您现在的位置:磁性科技网>> 行业资讯>>正文内容

铝合金电缆势头强劲 专家揭露“稀土高铁铝合金”伪概念

   日前,国外市场研究机构Market Research Reports.com在其发布的一份中国铝合金电缆市场报告中预计,未来5-10年,即便中国铝合金电缆的使用水平仅仅达到目前国际一般水平(30%),也将会迅速形成一个高达3000亿元的巨大市场。当下,中国电缆市场可谓是一片真正的蓝海。

  然而近年,随着国内铝合金电缆的兴起,部分厂家开始着力宣传一种名为稀土高铁的铝合金电缆,并宣称经过稀土处理的铝合金导体在诸多性能如导电性、柔韧性、抗蠕变性相对纯铝有大幅度提高,有的甚至宣称诸多性能比铜导体还要优良,给人带来稀土处理可让铝性能发生质的飞跃的错觉。对此,中国电线电缆标准委员会主任陈昆在面对媒体时,直接给出了这样的评价:“国内很多企业其实就是在跟风,乱造概念,像高铁铝合金、稀土高铁铝合金等等,各种宣传五花八门,搞得人们一头雾水,这是中国电缆行业非理性无序竞争中的一种惯用手法。”

  被业内指为“乱造概念”的稀土高铁铝合金电缆,近年一直试图混入主流市场,与真正的铝合金电缆竞争。究其原因,无非是由于铝合金电缆真正走入中国市场尚且不过六、七年时间,国内大多数铝合金电缆企业对铝合金电缆的认知尚浅,技术和生产水平也大多处于起步初期,亟待引导和规范,从而让概念炒作者有机可乘。

  那么,究竟何为稀土高铁铝合金?这一行业“伪命题”究竟走入了哪些误区?业内专家早已纷纷给出了答案。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有色金属及其合金压力加工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崇祺带队上海电缆研究所研究开发稀土铝合金,并成功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这也成为了中国电缆行业针对铝合金电缆的早期探索。随后,到2010年前后,伴随国内铝合金电缆市场逐步启动,开始有不少企业选择“借鉴”黄院士的科研成果。殊不知作为稀土优化处理技术的发明者,黄院士早在1985年发表的论文《稀土优化处理在电工铝导体生产中的应用》中就已明确指出,应用稀土优化处理宜配用含硅0.09%-0.13%的铝为佳。而对于低硅铝锭,只要是含硅量不大于0.08%的铝锭,保证良好的加工工艺的前提下,则没有必要进行稀土处理。今年六月,在出席于上海召开的“《电缆导体用铝合金线》(GB/T 30552-2014)《额定电压0.6/1kV铝合金导体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NB/T 42051-2015)宣贯与技术研讨会”时,黄崇祺院士也立场鲜明地表示:“稀土高铁铝合金的炒作完全是伪命题,制造企业应对产品质量负责!”

  业内权威上海电缆研究所在《电缆用铝合金导体及其性能研究》中也早已通过相关实验明确指出,并不是添加了稀土的铝合金其性能就会得到改善,要视具体情况(硅含量)而定。在用铝纯度为99.7%、含硅量在0.04%左右的铝锭连铸连轧生产铝及铝合金时,添加稀土的作用不大。随着脱硅技术的发展,目前国内普遍已经用铝纯度为99.7%、含硅量在0.04%左右的铝锭来生产铝杆,这等于直接宣布,在合格铝材中加入稀土实际上毫无意义。

  另外一方面,目前国内所谓的稀土高铁铝合金,同时包含较高的铁元素以及稀土元素。如前所述,稀土的优化作用还与铝中其他的元素有关,尤其是铁,这种作用在含铁比较低时比在含铁高时更为明显,高的含铁量反而削弱了稀土的优化处理作用,如果同时宣称较高的铁含量以及稀土的优化处理对铝或铝合金杆整体机电性能的提升,在机理上其实本就是矛盾的。

  如上海电缆研究所研发团队所言,只有当某个企业用的是纯度较差的铝材料做导体铝合金的基材时,才可能会考虑添加稀土来弥补其材料性能的不足,而这种铝合金电缆本身就存在一定的性能问题,因此根本不存在所谓更具性能优势的“稀土高铁铝合金电缆”。同时,在即将于92日正式落地的行业标准《额定电压0.6/1kV铝合金导体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NB/T 42051-205编制说明中,也直接对稀土高铁铝合金的说法给予了明确的否定。截至目前,在国内尚没有充分的应用案例来证明稀土高铁铝合金电缆的使用寿命和长久的安全可靠性。

  稀土优化处理技术本质上是针对高硅非电工级铝锭的一种优化,减小硅对导电率的有害作用,并不能给铝或者铝合金带来一种性能上的质变,且这种优化和铁含量的大小密切相关,铁含量越高,其优化作用愈不明显,宣传稀土高铁是矛盾的。在目前低硅铝锭应用的行业背景下,应用此优化技术已无必要,而且稀土作为国家的战略资源,更应尽可能地将其应用到需要的地方,而不是作为宣传噱头,造成盲目使用和不必要的浪费。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