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游到终端——包头稀土永磁产业的转型升级之路
2015年底,在稀土高新区希望园区内,一座投资2亿元,占地200亩,总建筑面积95000平方米的钕铁硼电镀园区拔地而起。园区规划建设28栋稀土深加工厂房和一座日处理2800吨电镀污水的污水处理厂,成为包头市稀土新材料深加工基地。区内稀土永磁企业可以在电镀园区内拥有自己的钕铁硼电镀车间,自己做深加工,降低永磁企业电镀成本40%,并提升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电镀园区投入使用,将实现包头稀土永磁产业从面对中间客户到面向终端客户,从生产毛坯到生产成品的飞跃,开启稀土永磁产业向终端延伸发展的新纪元。
从原材料到毛坯,从毛坯到成品,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全国稀土市场总体低迷、稀土产品价格持续回落的艰难形势下,稀土永磁产业却依托着国家有关部委、自治区和包头市党政领导、以及稀土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大力支持,凭借着企业自身攻坚克难、不懈发展的责任与努力,逐渐迎来新一轮发展的春天。政策利好提振产业信心
2015年8月8日,在第七届“中国包头稀土产业论坛”上,举行了一场简单却意义重大的揭牌仪式,包头市正式成为国家稀土产业转型升级试点城市。这标志着包头市稀土产业转型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依据国家工信部、财政部批复的方案,从2015年起的3年内,国家将给予包头市近10亿元的资金支持。而在首期发放资金中,稀土高新区内36户企业共申请到2.7亿元。
国家的扶持资金为企业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劲动力。有了这笔资金,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更加坚定。
天和磁材凭借新能源汽车用钕铁硼材料和军工用钐钴材料两个项目获得国家扶持资金万元。天和将这笔资金用于技术设备的升级改造,并开始新建一条配套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的新厂房,为扩大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市场份额奠定了基础。
在国家扶持资金发放之前,包头市稀土新材料奖励政策已率先实施。稀土高新区稀土产业局局长安四虎介绍:“为了鼓励稀土企业发展,对稀土永磁材料、储氢材料和抛光材料依据销售额给予奖励,其中,稀土永磁材料、储氢材料按4%的比例奖励,抛光材料按2%的比例奖励,对全年销售量高于上年销售量的增量给予2%额外奖励,奖励资金由包头市和高新区两级财政共同承担。同时,经过市政府与北方稀土的协调,对购买北方稀土原料的稀土企业实施原材料价格5%—10%的补贴,并给企业两个月的账期。”
真金白银的扶持奖励是看得见的实惠,而“两个月的账期”则是送到企业心坎儿上的“及时雨”。原来,在钕铁硼市场有一种普遍做法,下游客户要压两个月才给上游企业付钱。这种惯例对处于经济下行压力下的企业可谓雪上加霜。资金无法及时回笼,势必影响企业后续生产,而“两个月的账期”正是对症下药,解决了企业资金周转不灵的难题。三隆金属董事长雷忠的话颇具代表性:“政府制定政策时,能充分倾听我们的意见,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这些政策才能发挥作用。”
好政策让企业深受鼓舞,但在欣喜的同时,企业家们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天和磁材副总经理袁易说:“政府的扶持是‘扶上马,送一程’,关键还是要激发企业内在活力,修炼内功。”修炼内功专注转型升级从手机到新能源汽车,从高速铁路到航天飞行器,稀土作为支撑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原料,发展空间广阔。截至2015年10月底,稀土高新区稀土永磁磁体产量6368吨,同比增长27.9%;稀土永磁合金产量2729吨,同比增长3.4%;1-9月,稀土永磁材料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81亿元,同比上涨5.1%。
稀土永磁产业逐渐复苏,然而对于之前的艰辛,企业家们记忆深刻也感触深刻。
2008年,作为国内高性能钕铁硼的开创者和引领者,天和磁材入驻稀土高新区。2010年底,天和磁材一期建设3000吨投入生产,正当企业满怀信心大展宏图之时,一场稀土暴涨暴跌的灾难不期而至。而在包头本土成长起来的三隆金属则是在稀土整体行情最好时收购重组了一家企业,但是市场还没有理顺,就开始下滑。
市场风云变幻,竞争优胜劣汰。许多企业在这场灾难中被淘汰,而生存下来的企业,则都有一个共同点:在坚持中寻找机会,在创新中寻求突破。
天和磁材充分发挥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研发创新,通过企业独特的研发中心,利用自制的关键生产设备和独创的制造工艺潜心研究开发出广受新能源汽车客户欢迎的DDP(重稀土扩散工艺)和DFP(零/少重稀土工艺)钕铁硼产品,因而赢得了日本、欧洲等世界重量级的汽车客户的认可,迅速抢占了新能源汽车这个广阔蓝海市场的战略制高点。同期,公司在建500吨的钐钴永磁生产线建设,致力于军工应用产品和市场的开发。
三隆金属一方面坚持不停产、不放假,担当起对员工的责任,也让员工始终对企业充满信心。另一方面,依据企业自身情况,找准市场定位,努力开拓市场,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打造高素质职工队伍,为未来的发展积蓄力量。同时,公司投入400余万元用于设备升级、技术提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以及新产品研发,在企业管理、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上做文章,让企业能在市场立足,并逐步发展壮大。
金山磁材在逐步扩大生产的同时,先后找国外公司完成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0、ISO18000质量体系认证,并完成了针对混合动力汽车的TS16949质量体系认证,为下一步与国外公司接轨奠定了基础。
经过市场的重新洗牌,企业拥有了更强大的生命力,焕发出蓬勃生机。
2014年10月天和磁材被认定为“内蒙古自治区钕铁硼稀土永磁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自治区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天和磁材将打造成具有年营业额30-50亿元的“国际化高性能稀土永磁的研发、制造和营销中心”作为战略目标和市场定位。为顺利实施公司战略,天和磁材已经启动了上市工作进程。目前,天和磁材万吨生产基地已经完成了一期、二期建设,可实现年产钕铁硼永磁7000吨,钐钴永磁500吨。新能源汽车专用生产线设备预计2017年投产。
2015年,从1月份生产10吨钕铁硼磁体,到12月份产量达到100吨,金山磁材产量逐月提升,董事长靳树森满怀信心地说:“我们现在的产量还不高,但是公司发展势头很好,明年能完成一期2500吨的产量,明年下半年将开工建设二期2500吨产能,到2017年底达到5000吨产能。”产量递增的同时,金山磁材的研发能力进一步提升,2015年申报7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2项。2016年,公司更是将申报自治区级创新中心作为企业发展的新目标。产业集聚提升品牌价值基础设施完善的稀土应用产业园区为稀土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已连续举办七届的“中国包头·稀土产业论坛”可以触摸最权威的政策,最前沿的资讯;稀土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等科研院所提供智力支持;贴心周到的服务、完善细致的政策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钕铁硼电镀园区也将为永磁产业发展装上助推器。
产业集聚会带来竞争,同时也会带来促进与提升。天和磁材副总经理袁易说:“在能源与环保的双重要求下,新能源必然是未来发展的方向,而新能源离不开新材料,永磁产业向新能源进军不仅会带动企业自身发展,也将带动地区的整体提升。我们希望包头不仅能成为全国的新材料基地,更能吸引终端产品企业落户,不只发挥资源的优势,还要能真正形成从上游到终端应用完整的产业集聚,成为全球的生产、研发、销售中心,真正与‘稀土之都’之名相匹配。”
梦想也许远大,但在实干家眼中,梦想,其实就在脚下。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