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重组警惕貌合神离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组建大型稀土企业集团专题会议。会上提出,“下一步要顺势而为,重点支持包钢集团、中国五矿、中铝公司、广东稀土、赣州稀土和厦门钨业六家企业分别牵头推进兼并重组工作,组建大型稀土企业集团”。
“关于兼并重组,很久之前就已经提及,现在总算出炉了。”广东省大埔县新诚基工贸有限公司五丰稀土矿总经理周勇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稀土重组、六家合力究竟对我国稀土行业意味着什么?
欢喜:老问题有了新希望
回忆起1986年开稀土矿的经历,武汉工程大学教授池汝安感慨万千。“我们当时还用池浸工艺,并不注意环境保护的问题。”池汝安告诉记者,当时开采稀土矿利润高,但对环境影响大,乱采乱挖的情况也比较严重,而到现在,这样的问题也仍然存在。
相较于我国原有的稀土量,专家预测,按照目前的开采速度,我国中重稀土储量仅能维持30至50年。
鉴于此,池汝安认为,稀土重组贵在设置了开采“门槛”。“以往开采稀土很少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的高效利用,即使只有50吨储备的矿也能顺利开采。兼并重组后,开采有了统一的施工标准,稀土矿储备量要达到500吨才可以。”
对于此次兼并重组,池汝安还发现,各大集团之间有地域上的分工。“这样,兼并重组能够保证矿山开采的规模化、标准化、无污染化,防止非法开采。而且大型企业如果能够集中原地浸注工艺、堆浸工艺等先进开采技术,还可以提高稀土回收率,减少开采对山体的破坏。”池汝安说,“如果成功,将会对整个资源行业形成借鉴。”
担忧:形成新的“窝里斗”
对于稀土重组,有人翘首以待,也有人心存担忧。
“目前,兼并重组应当着力解决无序竞争的问题,使产业对技术进步有更积极的需求。”对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所研究员陈继而言,兼并重组只有解决行业内部的同质无序竞争,促成共性技术的统一,才能称之为有效。
对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科研工作者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透露,目前稀土企业“护食”现象严重,企业间存在技术壁垒。“每个企业都把自己的技术封锁起来,其他企业不得不花时间精力去研发已有的技术。”
与此同时,该专家对重组能否有效消除这样的技术壁垒表示质疑。“六家大型集团,一方面会形成技术垄断;另一方面,相互间也可能形成新的技术壁垒。”
在他看来,如果六大集团之间产生新的“窝里斗”现象,“内耗”将不可避免,而这不利于我国稀土行业在国际竞争中保持技术优势。
此外,兼并重组很可能降低技术创新效率。“很多新技术都是从中小企业产生的。中小企业相对灵活,开发、中试、产业化的步骤清晰,过程很快。但大企业对待新技术要准入、评估,一个合同要盖几个章,这得消磨多少耐力和精力啊!”该专家感慨。
未来:“不只是分山头”
“现在的稀土市场还是很乱,我们很期待下一步的动作。”周勇告诉记者。
对此,池汝安认为,下一步的重组不能只注重山头的采矿权分割,更应该考虑深层次问题,比如怎样针对不同矿体内部复杂性问题跟踪浸出液走向,怎样防止水体污染等。
“各集团不能只分山头,更要有分工。”池汝安说,“特别是要在稀土的应用研发、器件制造方面分工,比如有集团专门研究激光应用,有集团专门做永磁体在新兴电机中的应用等,以此推动国家稀土应用技术整体往前走。”
在陈继看来,要使兼并重组对于推动产业进步有更深层次的意义,就需要国家把产学研结合起来,集中各集团的研发力量,消除技术封锁。
对于此次重组,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赖兆添曾表示,赣州稀土集团牵头江西稀土企业的整合思路是,组建的稀土集团将上游矿业、中游冶炼分离和下游深加工整合到一起。
“就产业链而言,牵头集团要特别注重产业链各环节利益的平衡和互补,使中小企业从"让我重组"转变为"我要重组"。”池汝安说。
除此之外,池汝安还强调,稀土技术应该由整合后的六大集团主导进行技术贸易,允许其承包国外的稀土矿业;同时,由于国内外均不缺乏轻稀土资源,我国应当在保护中重稀土资源的同时放开轻稀土贸易,珍惜过去几代人开辟和建立的国际市场。
- 上一篇:全球首款雷达传感器开发套件问世
- 下一篇:工信部再促稀土大集团建立 稀土价格有望…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