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磁性科技网>> 资料订购>>正文内容

电磁波屏蔽及吸波材料

  • 软件大小: 0.00 B
  • 软件版本:
  • 解压密码:
  • 软件评级: ★★★
  • 开 发 商: 刘顺华、刘军民、董星龙、段玉平
  • 软件来源:
  • 浏览次数:
  • 本周下载:
  • 本日下载:
  • 本月下载:
  • 软件类别: 国产软件
  • 软件授权: 免费版
  • 软件语言: 简体中文
  • 运行平台:
  • 演示地址:
  • 注册地址: 点击注册
  • 更新时间: 2014年07月22日

 

电磁波屏蔽及吸波材料

作者:刘顺华、刘军民、董星龙、段玉平 等编著   出版日期:2014年1月

书号:978-7-122-18332-3    开本:B5 710×1000   版次:2版1次

页数:418页   定价:98.00元

 

读者对象:

本书适宜电磁波屏蔽及吸波材料行业从业人员,以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内容简介:

本书是《电磁波屏蔽及吸波材料》的第二版,介绍了电磁波屏蔽及吸波材料的相关知识,具体内容包括电磁波理论基础、电磁波的危害及其屏蔽原理、屏蔽体的设计、介电材料与透波材料、磁性材料与电性材料基础、电磁波吸收剂、吸波体基础知识、吸波体设计原理、吸波体设计、电磁屏蔽与吸波特性测试方法、电磁屏蔽与吸收材料的应用。本书力求理论联系实际,提供较丰富的相关理论及实例表述,对相关行业从业人员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本书适宜电磁波屏蔽及吸波材料行业从业人员,以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前言:

电磁波吸收与屏蔽材料涉及电磁场与电磁波理论、材料学科的众多分支(金属材料、陶瓷、高分子材料、微纳米材料、薄膜与涂层、复合材料、材料工艺学)以及电磁波与材料相互作用引申出的反射、折射(透射)现象及与之相关的材料结构和组合,是多学科的交汇。 
屏蔽与吸收材料不仅在军事上有其特殊的战略地位,在民用上也日趋广泛。因此,各国争相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进行广泛的研究。应该说电磁屏蔽理论和实践已日趋成熟。但是,电磁波吸收材料方面仍有许多问题尚不清楚。为了促进吸波材料设计和研究的不断深入,本书在分析和总结了吸波体的组成特征后,提出了吸波体由透波材料和吸波剂两种要素构成。透波材料和吸波剂的有效组合决定了吸波体的阻抗匹配。指出吸波体应具有电磁波的导行功能,只有将电磁波引入吸波体内部才能吸收电磁波。因此,在吸波体中不仅有传输线,而且还应有谐振腔和介质波导或是它们的组合。同时提出吸波体的设计不仅应满足阻抗匹配,还必须满足能量守恒。阻抗匹配为电磁波的透入创造了前提,能量守恒则为计算电磁损耗提供了依据。上述观点集中分布在书中第7~9章中。对阻抗匹配的思考在众多的文献中早有阐述,并已为实践所证明。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仅仅有阻抗匹配并不能解决吸收效能问题,吸收效能或电磁损耗需从能量守恒中去探寻。对于实用吸波体来说,二者缺一不可。在前言里指出这些观点是想让读者在阅读本书时进行深入思考,提出问题,引起讨论,并提出批评指正。 
全书共计11章。第1章主要介绍了麦克斯韦方程、平面电磁波和导行系统;第2,3章介绍了电磁屏蔽原理和屏蔽体的设计;第4~6章给出了电磁波吸收材料所必备的透波材料和吸波剂(磁介质吸波剂和电介质吸波剂)以及相关的基础知识;第7~9章为本书的重点,分别介绍了吸波体基础知识、设计原理和各类吸波体的设计;第10章为检测方法;第11章介绍了屏蔽材料与吸波材料的应用。本次再版对第5、8、9和11章有较多补充和改动。 
本书由刘军民负责编写第1、2、10章,董星龙负责编写第5、6章,段玉平负责编写第4、7、11章,管洪涛负责编写第3章及92节,刘顺华负责编写第8、9(除92节)两章,全书由刘顺华负责统稿。 
电磁波屏蔽与吸波材料涉及面广泛,不仅涉及电磁场与电磁波理论,还涉及材料学科中的众多分支领域(纳米与薄膜材料、高分子与陶瓷材料、导电与导磁材料、涂层工艺与技术),尤其是电磁波与各种材料(包括不同形态与粒度)之间的相互作用,尚有许多不明之处,这也正是世界各国科学家争相研究的重点所在,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目录:

第1章电磁波理论基础1 
11电磁场基本方程1 
111麦克斯韦方程组1 
112静态电磁场基本方程3 
113电磁场边界条件4 
114电磁场的能量6 
12媒质的电磁特性7 
121电介质的极化7 
122磁介质的磁化9 
13平面电磁波基本方程11 
131理想介质空间的平面电磁波11 
132有耗媒质空间的平面电磁波14 
133电磁波的极化16 
14均匀平面波的反射与折射19 
141均匀平面电磁波对分界面的垂直入射20 
142多层媒质分界面上的垂直入射24 
143均匀平面电磁波对分界面的斜入射26 
15导行电磁波29 
151传输线理论30 
152平行板波导37 
153矩形波导39 
154矩形谐振腔44 
155圆柱波导及圆柱谐振腔的特性参数45 
参考文献48 
第2章电磁波的危害及其屏蔽原理49 
21电磁波的危害49 
211电磁波污染的分类49 
212电磁波对人体的影响50 
213电磁波对环境的影响52 
214电磁波对设备的影响53 
215电磁污染的途径53 
22电磁屏蔽原理54 
221电磁屏蔽的类型54 
222静电屏蔽55 
223交变电场的屏蔽56 
224磁场的屏蔽57 
225电磁屏蔽与屏蔽效能59 
23电磁防护标准61 
231电磁辐射容许值标准61 
232我国的电磁防护标准62 
233美国的电磁防护标准63 
234前苏联的电磁防护标准64 
235IRPA的电磁防护标准65 
参考文献66 
第3章屏蔽体的设计67 
31理想屏蔽体67 
311屏蔽原理67 
312接地系统69 
313电源线的处理71 
32屏蔽板材的厚度72 
321厚度计算72 
322屏蔽体的选材73 
33缝隙对屏蔽体的影响74 
331孔隙对屏蔽效能的影响及其计算74 
332孔隙的处理77 
333网材屏蔽效能78 
参考文献82 
第四章介电材料与透波材料84 
41概述84 
42介质的极化85 
421半径为R的球核模型85 
422分子的极化86 
43极性分子的极化88 
431极化的表征88 
432德拜弛豫与介电损耗89 
433化学键的电偶极矩91 
44介电材料92 
441介电材料的分类92 
442介电材料的特性参数93 
443有耗介电材料95 
444无耗或低耗介电材料100 
45透波材料110 
451透波原理110 
452无机透波材料113 
453有机透波材料与有机无机透波材料116 
参考文献120 
第5章磁性材料与电性材料基础122 
51物质的磁性122 
511物质磁性的来源122 
512磁质的分类125 
513磁性相关基本物理量126 
514磁性材料的静磁能——外场能和退磁能127 
515磁晶各向异性及能量129 
516磁性理论发展简介130 
52磁性材料的结构——磁畴131 
521布洛赫壁133 
522奈耳壁134 
53磁性材料的静态磁化与反磁化135 
531静态磁化过程136 
532畴壁位移过程137 
533磁化矢量转动过程138 
534静态反磁化过程139 
54铁磁材料在动态磁化过程中的磁损耗141 
541概述141 
542磁体的磁损耗和储能143 
543铁磁体的Q值和损耗角正切tanδμ144 
544磁滞损耗144 
545涡流损耗145 
546磁后效损耗147 
547尺寸共振损耗149 
548铁磁共振149 
549自然共振损耗153 
5410畴壁共振153 
5411自旋波共振156 
55电性材料基础160 
551电子类载流子导电机制160 
552离子类载流子导电机制166 
56复合材料的电性能168 
561复合材料概述168 
562复合效应169 
563复合材料的结构参数170 
564复合材料中的逾渗理论171 
参考文献182 
第6章电磁波吸收剂185 
61吸收剂的性能表征185 
611吸收剂的电磁参数185 
612吸收剂的密度187 
613吸收剂的粒度188 
614吸收剂的形状188 
615工艺性188 
616化学稳定性和耐环境性能188 
62电磁波吸收剂的类型189 
621电阻型吸收剂189 
622电介质型吸波剂193 
623磁介质型吸波剂193 
624吸波剂的改性217 
625新型吸波剂222 
63吸波剂研究展望229 
参考文献230 
第七章吸波体基础知识239 
71吸波体的组成特征239 
711均匀分布240 
712层状分布240 
713球形分布240 
714沿开放式多孔泡沫分布241 
72吸波体的结构类型242 
721涂覆型吸波材料243 
722结构型吸波材料247 
73折射率与介电常数256 
74介质波导259 
741引言259 
742介质波导260 
75谐振腔264 
751开放式谐振腔264 
752谐振腔的稳定性265 
753谐振腔的特性与参数267 
754谐振球272 
参考文献273 
第8章吸波体设计原理279 
81能量守恒原理279 
82吸波体中的电磁干涉280 
83吸波体的阻抗匹配282 
参考文献285 
第9章吸波体设计286 
91吸波体的设计目标与思路286 
911设计目标286 
912设计思路286 
92传输线理论在吸波体中的应用293 
921传输线理论293 
922传输线理论在单层吸波体中的应用295 
923传输线理论在多层吸波体中的应用304 
924传输线理论的局限性308 
93具有均匀分布特征的涂层与平板的设计309 
931组织设计309 
932结构设计312 
933均匀分布涂层与平板的改进314 
94微波暗室用吸波体的设计314 
941吸波体的结构类型315 
942频宽设计316 
943吸收效能设计318 
944材料及工艺319 
945存在问题321 
95谐振型吸波体的设计322 
951综述322 
952组织特征323 
953理论模型分析325 
954吸收性能327 
955制造工艺330 
956谐振型吸波体的应用和发展前景332 
参考文献332 
第10章电磁屏蔽与吸波特性测试方法336 
101基本测试条件简介337 
1011屏蔽室和电波暗室337 
1012亥姆霍兹线圈338 
1013平行板线338 
1014TEM小室339 
102主要测试仪器340 
1021测量接收机340 
1022网络分析仪341 
1023驻波测量线342 
1024微波功率计343 
1025场强计与天线344 
103基本电磁特性的测试345 
1031驻波测量345 
1032反射系数测量348 
1033阻抗测量349 
104材料电磁特性参数的测量350 
1041终端短路法350 
1042长试样法353 
105材料屏蔽与吸波特性的测试354 
1051驻波测量线法354 
1052场强计法355 
1053网络分析仪法356 
参考文献357 
第11章电磁屏蔽与吸波材料的应用358 
111概述358 
1111微波暗室的屏蔽359 
1112通信电缆的屏蔽373 
1113电磁辐射的防护375 
112隐形材料在军工产品上的应用378 
1121飞机隐身技术379 
1122坦克隐身技术386 
1123船舰隐身技术388 
1124巡航导弹隐身技术393 
1125反隐身技术395 
113隐形材料在民用产品上的应用397 
1131环境电磁辐射及防护397 
1132人体防护400 
1133建筑防护403 
1134精密仪器406 
1135日用品407 
1136电磁信息泄漏防护410 
114吸波贴片材料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中的应用412 
参考文献415

下载地址

本站下载
镜像服务器下载

如果这个软件总是不能下载,请点击报告错误 ,欢迎广大作者给我们提供软件 ,在此感谢您的支持与合作!
未经本站明确许可,任何网站不得非法盗链软件下载连接及抄袭本站原创内容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