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纳米粒和磁性流体制备与应用
作者:洪若瑜 主编 出版日期:2009年1月 书号:978-7-122-03772-5
开本:16 页数:256页 定价:48.00元
读者对象:
本书内容全面,结构完整,可供从事纳米材料研究、生产及其应用开发的科技人员参考,也可作为有关材料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介绍了磁性纳米粒与磁性流体的制备、改性、表征和应用实例等。主要内容包括:纳米材料的性质,磁性纳米粒与磁性流体的研究现状及应用进展;三氯化铁、硫酸亚铁、硫酸锌、氯化钡等原料的制备与纯化;磁性纳米粒的制备和表面改性,磁性流体的制备;磁性纳米粒和磁性流体的表征;磁性流体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性;磁性纳米粒和磁性流体在工业领域、生物技术和医药领域的应用。本书内容全面,结构完整,可供从事纳米材料研究、生产及其应用开发的科技人员参考,也可作为有关材料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前言:
20世纪60年代,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Feyneman曾预言:如果人类能够在原子/分子的尺度上来加工材料、制备器件,我们将有许多激动人心的新发现。纳米科技是21世纪非常重要、将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显著影响的科技领域。纳米材料是纳米科技的核心与基础。本书涉及磁性纳米粒与磁性流体的制备、改性、表征和应用实例等方面内容。磁性流体是借助于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将纳米级的磁性粒子均匀分散在载液中而形成的稳定胶体,在重力场或强磁场作用下仍能够保持长期稳定。磁性流体因其独特的磁流变特性,被认为是材料科学领域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型智能材料。磁性流体的应用涉及旋转密封、油田开采、生物医药、催化剂载体、橡胶/塑料助剂、选矿分离、环保、新能源及节能技术等高新技术。磁性流体研究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Papell在1963年获得第一个磁性流体制备专利,并于1965年在NASA 航天产品的密封中获得成功应用,从而引发了对这种新型材料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并不断地取得新的进展,逐渐从实验室迈向实用化。从近些年召开的磁性流体国际会议情况来看,研究主要集中在磁性流体的制备和保存,磁性流体的流体力学、热力学、磁光效应、磁性流体的实用技术等方面。其中,磁性流体理论方面的研究较多,而其应用方面的研究则较少,主要原因是对磁性流体性能和微观机理掌握不够,应用起来难度大;相关数据缺少,定量计算困难;磁性流体性能测试及标准问题不完善等。由于纳米粒比表面积大,粉体表面又有很多电荷或官能团,其比表面能高,属于热力学不稳定体系,在制备、分离、后处理及存放过程中极易发生粒子凝并、团聚现象,形成二次粒子,使粒径变大,导致最终应用时失去纳米粒应有的物性和功能。另外,纳米粒很容易与其它原子结合,在空气中会吸附气体并与气体反应,造成粒子的污染。此外,纳米粒与介质的不相容性导致界面出现空隙,存在相分离现象,这样很难得到高性能的纳米复合材料。为了解决这些技术问题,需要对纳米粒的团聚和表面改性进行研究,从而有效地克服纳米粒的应用障碍。本书在系统介绍磁性纳米粒制备方法的同时,还介绍了磁性纳米粒的表面改性。本书综述了磁性纳米粒与磁性流体在应用中的最新进展,侧重于磁性纳米粒与磁性流体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在生物医学方面,由于磁性纳米粒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较好的靶向性、优良的生物降解性等特点,被广泛地应用于磁控靶向药物输送、磁分离、固定化酶、磁热疗、磁共振造影成像等领域。在上述领域中,磁性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很快,有的磁性纳米材料已经产品化,进入了实际应用阶段;有的磁性纳米材料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有更多的磁性纳米材料正处于不同的试验研究阶段。随着纳米材料和纳米生物材料的不断出现和完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磁性纳米材料将会给人类带来更多的惊喜,给生物医学领域带来新的变革和快速的发展。从1993年起,本书的编著者对纳米粒的合成与改性开展了初步的实验研究。2002年笔者回国后,根据国内外的科研动态,开展了有关纳米材料的制备、表征与应用的研究。2004年在烟台召开的全国颗粒学会年会上,受到化学工业出版社的邀请,开始酝酿撰写一部纳米材料方面的书籍。由于受到导师郭慕孙院士和李洪钟院士严谨作风的影响及其长期的谆谆教诲,编者拟根据自己的科研工作来撰写本书的核心部分。几年来,本实验室开展了多个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开发,自2002年以来,发表论文近百篇,SCI收录的论文逾40篇,授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各1项,一些制备的样品已在一些单位试用,也与多个公司签订了合作生产的合同。本书系统介绍了磁性纳米粒与磁性流体的制备、改性和表征,同时还介绍了磁性纳米粒的表面改性和聚合物接枝全过程。为突出本书的实用性,本书除了理论工作的介绍以外,还详细讨论了制备磁性纳米粒所需要的主要原料、辅助材料、生产设备、生产工艺、环保生产与产品的实际应用。希望本书对于提高我国在纳米材料,特别是在磁性纳米材料领域的教学、科研与生产方面能起到微薄作用。在相关工作的研究与开发过程中,本实验室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项目编号:20876100、20476065、20736004)、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多相反应与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煤炭化学研究所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教委回国留学基金、江苏省有机合成重点实验室、苏州大学211工程和南京医科大学研发基金(NY0586)的资助;得到郭慕孙院士和李洪钟院士的无私指导和热情鼓励;还得到了南京大展机电技术研究所(南京永研电子有限公司)、苏州纳泰纳米材料有限公司、北京赛诺斯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苏州东方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江苏金山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等企业的资助;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苏州市立医院(东区)和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给予了无偿的分析测试和生物试验,美国哈佛大学的魏东光博士(当时在Carl Zeiss公司)为本课题组进行了不少样品的电镜测试,美国原IBM公司的丁剑敏博士与笔者进行了超过十年的合作并合作发表论文,在此一并表示感谢。苏州大学物理系的李振亚教授曾经建议笔者进行磁性流体领域的研究,狄国庆教授进行了VSM测试并建议笔者进行磁旋光领域的研究,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本书共分7章。由洪若瑜主编。主要参编人员如下:陈莉莉、蔡旭第1章;李建华第2章;付红平、潘婷婷第3章;任志强、韩燕平第4章;黄光平、蒋俊峰第5章;李建华、张世忠、曹雪第6章;刘国华、冯斌、屈晶苗第7章。毒理试验由苏州大学药学院的高博完成,图77由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郭亮提供,其余的MRI图由刘国华提供,所用MRI造影剂均由笔者课题组提供。书中的许多内容取自本实验室毕业学生的学位论文,在此对参与相关科研工作的其他学生表示感谢。本书试图将科学性、科普性和应用性寓于一体,并且面向从事或有兴趣致力于纳米科技研究或教学的教师、研究生、本科生、科研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有些章节也可作科普读物。由于时间仓促,书中难免有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洪若瑜2008年11月于苏州独墅湖高教区
目录:
第1章纳米材料的基本概念1 11纳米材料的发展简史1 12纳米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3 121纳米材料的物理性质3 122纳米材料的化学性质10 13磁现象与磁性材料11 131磁现象11 132磁性材料14 14磁性纳米材料和磁性流体15 141磁性纳米粒研究及其应用进展15 142磁性纳米晶材料研究及其应用进展16 143磁性纳米结构材料研究及其应用进展17 144磁性流体研究及其应用进展18 参考文献20 第2章原料的处理22 21FeCl3的制备与纯化22 211FeCl3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用途22 212FeCl3的制备与纯化23 22FeSO4的制备与纯化29 221FeSO4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用途29 222FeSO4的制备与纯化30 23ZnSO4·7H2O的制备与纯化33 231从废锌铁合金中制备硫酸锌33 232从含锌废液中制备硫酸锌34 24BaCl2的制备与纯化35 241离子交换法35 242盐酸浸取法36 25其它原料的制备与纯化38 参考文献39 第3章磁性纳米粒和磁性流体的制备41 31磁性纳米粒的制备41 311化学沉淀法41 312热解法45 313水热法45 314溶胶凝胶法49 315微乳液法51 316相转移法53 317外加场法54 318自蔓延高温燃烧法58 319介质分散法62 32纳米粒的表面改性64 321物理化学原理64 322液相改性65 323气固流态化改性69 33磁性流体的制备71 331高能球磨法71 332表面活性剂法71 333表面接枝法72 334微乳液法74 335真空蒸发分解法75 336火花电蚀法75 337电解沉积法75 338等离子体法76 339气相液相反应法76 34制备与改性过程的研究76 341产品纯度的控制76 342产品粒度的控制79 343反应动力学的研究85 344无机包覆中成膜与成核的竞争87 参考文献87 第4章磁性纳米粒和磁性流体的表征95 41磁性纳米粒的表征95 411电镜观察法95 412电子能量损失谱99 413X射线衍射100 414比表面积法105 415拉曼光谱107 416红外光谱109 417穆森堡尔谱114 418磁特性测定——振动样品磁强计117 419元素测定119 4110俄歇电子能谱仪121 42磁性流体的表征123 421流变测定123 422表面张力测定127 423沉降测定130 424激光粒度散射135 425原子力显微镜137 426稳定性测定140 427古埃磁天平142 参考文献146 第5章磁性流体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性149 51基本概念149 511流体运动的分类149 512描述流体运动的主要方法149 513流体力学基本概念149 514流体力学基本方程150 52稳定机制151 53静力学和伯努利方程151 531静力学151 532伯努利方程152 54分子模拟预测磁流变特性153 541蒙特卡洛方法154 542格子Boltzmann方法155 55动力学基本方程及其求解155 551基本方程157 552本构方程158 553数值模拟基础161 56两相流和自由界面流动162 561两相流162 562磁性流体解析模型基本方程163 563自由界面流动165 57磁性流体的宏观动力学模拟170 571磁性流体水两相流动的实验和模拟研究170 572磁性流体液滴形成的实验和模拟研究173 58传热特性的分子模拟179 581分子动力学方法180 582Lattice Boltzmann方法181 参考文献182 第6章磁性纳米粒和磁性流体在工业领域的应用186 61磁性作用力的应用186 611磁性流体密封186 612磁流研磨189 613磁粉探伤191 614磁性流体润滑192 615磁性流体陀螺194 616磁性流体扬声器195 62磁感应悬浮力的应用196 621化合物提取196 622磁浮选196 623磁开关199 63磁流变液运动阻尼的应用200 631磁流变阻尼201 632磁流变减振202 633磁流变液制动203 64磁性涂料与屏蔽性能204 641磁性纳米隐身材料204 642磁性纳米材料的隐身机理205 643纳米铁氧体的吸波特性205 644纳米铁氧体在隐身涂料中的应用206 65光催化剂的磁分离207 66磁光效应材料208 661概述208 662应用208 663磁光效应材料的发展前景212 参考文献212 第7章磁性纳米粒和磁性流体在生物技术和医药领域的应用216 71磁共振成像216 711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的一般性质217 712超顺磁性氧化铁的生物学特性217 713超顺磁性氧化铁对比剂的增强原理222 714超顺磁性氧化铁在肝脏磁共振成像中的临床应用223 715超顺磁性氧化铁的毒副作用224 72磁分离225 721核酸的纯化225 722蛋白质的分离227 723细胞的分离228 73固定化酶230 74药物传输231 75磁热疗232 751磁热疗的分类233 752磁性流体发热机制233 753热疗的生物学机制235 754磁热疗的应用235 76生物检测236 77靶向药物237 78组织修复238 79磁感染238 710展望239 参考文献240
如果这个软件总是不能下载,请点击报告错误 ,欢迎广大作者给我们提供软件 ,在此感谢您的支持与合作! 未经本站明确许可,任何网站不得非法盗链软件下载连接及抄袭本站原创内容资源!